•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 图书查询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孟中彬】

作者:liugang    发表日期:2017-12-07 17:37:55    浏览次数:

字体调整:[ + 放大 - 减小 ]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无疑是通过教学语言这个工具实现的,而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一个部分,当然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此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课堂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传递,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场所,课堂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就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而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就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轻评价的误区

1.对课堂评价现状反馈

当前的小学的教学实际是教师为追了求教学进度,普遍存在重视讲授而轻视评价语言的现象。即使在一些精心准备的展示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微乎其微,或者随意性较大;而且就评价形式来说还比较单一,语言也显得枯燥乏味。笔者是一线教师,也就此问题与大家多方交流。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师认为,课文知识点太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之考试内容复杂多变,本身语文课时间又有限,所以总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多讲一些重难点知识,如果花太多时间在课堂评价上,这样会使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同时,教师们也不否认教学评价对学生个性发展会有良好的影响,但是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教学时的评价语言的实践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课堂多元评价的认知

为此,笔者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且有意识地付诸实施。实践表明,在众多教育学者和教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教学活动直接产生有效性的影响。其有效性的特点为准确丰富、机智幽默、独特创新、启发思维。准确丰富是指: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出一个准确不模糊的有内涵的评价。机智创新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突发情况时,要运用自己机智幽默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独特创新是指:语文教师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对评价语言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的评价口语流程,巧妙应对。启发思维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有启发性,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强化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对加强学生自身语言素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谛听名师教诲焕发生命风采

1. 关注学生情感

既然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课堂评价表扬性或激励性的言语评价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可是事实上笔者也常常会听到一些诸如赛教课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表扬性或激励性的言语评价,不过大多数情况让大家听起来总感觉有些缺乏真实性。古人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关键问题是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所致。

2. 爱心点燃激情

相反,笔者有幸听到一些名师教授的课,就时常会使人莫名的产生一种激情,无意中发现他们会巧妙地将评价性的语言融入所授的文本之中,而且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1)聆听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课)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试想教师这激情的抒发,同时又激情的期待,亦或是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也不由得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同样的否定,却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体现,那不正是教者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吗?

2)无独有偶,再来看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时的几条评价语:“老师没有教,你都会读了。真了不起!”“看着你们这么用心地读课文,老师真快乐!你们快乐吗?”“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脑袋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你们的小脑袋,很喜欢你们!”“得到别人的礼物是快乐的。和别人一起分享也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表扬是快乐的。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薛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化作了一句句赞赏与激励,洒向了课堂,洒向了学生。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出来;激情被一点点点燃起来;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升温净化。试问能置身于如此的课堂,那么学生将是何等的荣幸!

记得古罗马的一位诗人曾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的确,评价语是一门艺术。不是吗?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毋庸置疑,真挚的情感一定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用心灵交汇为学生搭建成功舞台

通过以上的种种,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整堂课的情绪,往大的说,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命运。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为什么不做过多的尝试呢?

例如笔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地震之后,14个孩子在漆黑的瓦砾堆下,在没有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坚持了38个小时,想象一下,七岁的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了此文,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被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其间,学生层次清晰的回答,笔者便及时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跟文中的父与子一样,多了不起呀!”就这样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再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厚积淀的过程以及品词析句中,引领学生达到“文能逮意,情能胜物”的语言表达的佳境。实际上文本没有提供确切的答案。当教师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想象去思考文本里所没有的东西时,文本也就成了散发着无穷魅力的意义空间。其意义自然而然地会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地思考空间。后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次尝试运用,发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强化学生的行为,也成功点燃学生的思维之智慧火花。笔者适时妙用激励性语言,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我们都明白语文课堂是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孩子只有在被关爱的氛围以及教师的评价注重了情感的投入时,学生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的研究,这样就更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素养,有助于我们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语文课堂语言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就让我们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让我们多一点点商榷与探讨,多一点点诙谐与幽默,多一点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点赏识和鼓励,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快速导航
校内公告
关键字搜索:
资源中心
Baidu
map